传统园林植物自然空间处理法 绿化公司对自然空间处理法主要有主景、衬景、障景、隔景、框景、借景等,借助这些方法可以增加园林空间层次,丰富空间景观特色,使植物景观更富于内涵。 (1)主景、衬景。主景是重点,是核心,是空间构图中心,能够体现园林的功能与主题,富有上的感染力,是欣赏者视线集中的焦点。衬景对主景起衬托作用,二者相得益彰又在布置上有所不同。如苏州园林狮子林中的问梅阁前确定以梅花为主景,为了突出主景,选择了数量较多且姿态优美的梅花,并将之放在视线的焦点处加以表现,同时为突出梅花“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的性格,选择了象紫薇、海棠这些在外形、数量、位置、花期、内在特性稍有区别的植物衬托梅花,从而使问梅阁的主景更加鲜明、突出。古典园林中以植物为主景的景点大多采用这种手法营造而成。 (2)隔景、障景。是通过植物将园中一些非观赏重点,部分或大部分挡住,使观赏重点突出。有时隔、障合宜也具有衬托作用,使重点更为突出。用作隔、障的植物与被挡对象问的距离,影响着遮、挡的效果,两者之间的距离大,则遮、挡范围宽,欠严密;反之则遮、挡范围狭,较严密。 (3)框景。框景是把真实的自然风景(植物景观),用类似画框的门、窗、框架或由乔木枝叶交互合抱而成的自然空框以及人工整形的绿门、绿窗或绿框架而形成的透明空隙,把远景(远处的植物景观)包围起来,使游人产生错觉,将现实风景误以为是画在纸上的图画,因而把自然美升华为艺术美。 (4)借景。借景有多种方式: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借景的原则:“极目所至,俗则屏之,佳则收之”。因其可以增加园内的空间层次和景观深度,形成空间的虚实、疏密、明暗的变化对比;沟通内外空间;丰富空间内容和意境,增强空间气氛和情趣,因而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广泛。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便是借植物之景的佳作。自居易构建草堂时,以草堂为视点近借护崖的千余竿修竹、直插云霄的古松老杉、缀织攀绕的女萝和茑萝、自然野趣的花卉,远借春花烂漫的锦秀谷,从而使他的“庐山草堂”成为中国古代自然园林的代表作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