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改造应该注意什么
石家庄绿化公司在公园改造中发现第一大矛盾——晨练噪音问题,受到市民和市绿化市容部门、公园管理者的热烈回应和广泛关注。
上海自上世纪末全面启动老公园升级改造,至去年底,已完成了56座老公园的改造,主要对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前的老公园进行改造。但是晨练噪音问题中,一些老公园以大投入换来新环境,漂亮气派,却由于设计、管理细节安排方面有所欠缺,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各类矛盾。
大广场确有大派头
化整为零或更科学
闸北公园在上一轮改造中,为增加晨练场地,区绿化部门、公园管理方作出不少牺牲,拆了原先一大排商业性用房,拆了营业的游乐场所,建起了漂亮、气派的树阵广场,面积达到3500平方米,在市区公园数一数二,搞个大型的社区活动非常“摊得开”,如今闸北区不少大型活动就经常选择在这个广场举行。
3500多平方米的气派广场,十来个晨练队伍汇集于此,广场距离居民区最近只有30多米,噪音叠加扰民难免。一位管理人员感慨:“如果广场不做那么大,化整为零成几个小广场,靠树林、水系来自然‘隔离’晨练队伍,或许更科学。或者在公园改造中有意识地将广场尽可能地远离居住区,这样公园的‘内’与‘外’的矛盾就可能少许多。”
好心办事仍未完善
细节不周加剧矛盾
改造设计考虑不够周到,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公园的各种矛盾,像服务晨练的广场,硬地朝天没有树荫,晨练队伍不愿去;有家公园的小型广场旁便是潺潺溪流,水岸按园林设计惯例种上了纤细的柳树,景色是美了,但夏季遮荫效果差,盛夏一清早就面对东升阳光的暴晒,晨练人自然也远离了这里。
石家庄绿化公司来到宜川公园调查,这里是上海西部地区养鸟人交流鸟经的首选地。公园改造前,上百养鸟人随意把鸟笼挂在树上,聚在一起谈鸟经,对绿地破坏非常严重。在去年的公园改造中,园方特地设置了不少鸟笼架,但改造后不少架子却空空的,近旁树枝上仍挂满鸟笼。养鸟人反映架子设置有问题,园方承认引导不够。改造后的和平公园添置了许多园椅,市民仍抱怨椅子不够,石家庄绿化公司观察发现,不是数量不够,而是设置不合理,设计者将园椅还按原先公园设计理念,分散摆放,这样的设计考虑的是三三两两的游园人的方便,而如今,像和平公园这样的社区公园,主要服务对象是晨练市民,他们喜欢聚在一起聊家常,分散的椅子自然让他们觉得不够用。
不足之处尚需修补
以人为本需要智慧
由于一些小细节没有从游人的角度充分考虑,不少公园改造完成后还得不断小修小补,浦东长青公园休闲连廊中的石凳,高度只有10至20厘米,老年人得躬身下蹲非常不便,只得再作改造。
石家庄绿化公司在杨浦公园了解到,公园改造时学习欧洲园林,草坪不设围栏,结果承受不了大客流的冲击,于是加起了金属围栏,但栏杆间隔又太宽,仍有市民擅自入内打羽毛球。同样是杨浦公园,公园大门外是大片大理石广场,紧挨着居民楼,早上、晚间,“蓬擦擦”、卡拉0K声不绝于耳,成了投诉重灾区,后来园方将部分大理石改成了一圈圈毛石,不影响散步等健身活动,但给跳舞增加了“阻力”,缓解了投诉。
公园在硬件的设置、细节的考虑和日常的管理中,需要时时换位思考,从游人实际使用的角度在实践中不断提升“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