藁城三苗人农闲各自忙 进入隆冬时节,也进入了苗木业的最淡季,北方苗木销售基本停止,苗圃管理的事情也不是特别多。农闲时节,苗木从业者都在干些什么?近日,记者走访了著名苗乡——河北省藁城市南董镇。在这个百年老苗乡,记者见到了当地苗木产业的三个带头人,他们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 龚玉全农闲时节忙考察 龚玉全是藁城苗木行业里的新生代,37岁的他头脑灵活,敢想敢干,被当地一些老苗农们称为“帅哥”。经了解,“帅哥”有两个含义,一是他人长得帅气、精神,二是因为他具有帅才,敢为人先,敢打头阵,成了当地苗木行业的领军人物。苗农高文件告诉记者,龚玉全的最大优点就是思想开放。记者问龚玉全最近在忙什么,他笑着说:“忙考察。从2013年年底起,我就一直在外面漂着,北京、天津、山东、山西,以及省内的肥乡、定州、固安等地都转到了,主要任务是参观考察!” 龚玉全告诉记者,做苗木非常辛苦,一年到头几乎都要守着摊子。但守摊子不能只闷头干活,不抬头看路。做产业必须要解放思想,开拓思路。近几年,每逢农闲时节他都要出去考察。“通过考察,我不仅学到了好的管理经验,更重要的是开拓了思路。很多成功的大苗圃,都实行精细化管理,不仅制度和流程规范,而且每棵苗和整个苗圃都管理得非常精细。他们也有大路货,但都是精品,不管是胸径、定干高度,还是树冠,都没得挑。”龚玉全认为,藁城的苗木产业虽然历史悠久,但仍处于初级阶段,很多地方都需要提高,特别是苗木种植结构急需调整,苗农跟风种植的习惯必须彻底摈弃,苗木必须要服从市场的需求。另外,还要不断挖掘乡土树种的潜力,要把一些“藏在深闺”的好品种推介给苗农。 常国辉学习技术当老师 常国辉是南董镇的资深苗木经纪人,为人厚道而又热情的他在南董镇有着很高的威信。他不仅担负着帮苗农们卖苗的重任,还义务给一些苗农当着技术顾问,故此很多苗农都称他为“常老师”。一进入2014年,常国辉就忙于学习。他告诉记者,他买了《华北地区园林树木栽培养护技术》等书籍,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进行研读,还做了几十页读书笔记。“通过学习,我感觉自己的知识太匮乏了。以前掌握的一些知识也缺乏系统性。这次好了,我一页一页地读,不再像以前那样跳着学了,这样知识更系统了,掌握得也更扎实了。开春后,我要把这些知识传授给苗农们,帮他们培育更多的精品苗木。”常国辉说。 记者了解到,南董镇从事苗木产业的人员有2000余人,但大多数从业者文化程度不高,培养苗木的方法也基本是“照猫画虎”学来的,很多问题都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这几年,其苗木生产一直处于较低水平,一些苗子虽然够规格,但树形不好,也卖不出高价。 常国辉认为,自己虽然是苗木经纪人,但应该当好苗农们的领路人,要帮助苗农们培养精品 苗,走以质取胜的道路。“我跟我们合作社的几个弟兄说好了,春节后带着他们修剪碧桃,给大家带个好头,做个榜样。苗木管理必需要走规范化生产的道路,不能想当然,要从提高苗木品质入手,要向质量要效益,要通过提高苗木品质来实现苗农增收。”常国辉充满信心地说。 在藁城有500亩苗圃地,主要经营油暴马丁香、白皮松等市场存量较少的苗木。他告诉记者,入冬后,他的主要工作就是搜集整理信息。“搜集信息,是磨刀不砍柴工。信息就是金钱,就是生产力。我通过搜集信息,可以总结过去一年各地的苗木行情,预测分析新一年的苗市趋势,对调整种植结构有着极其重要的指导意义。”杜志敏说。 他告诉记者,自己订阅这份报纸已经好多年了,但由于平时工作比较忙,报纸来了只是挑拣一些重要的信息看看。现在有空了,把报纸全部翻出来,一张一张地仔细阅读。 记者在苗圃看到,虽是隆冬季节,但棵棵苗木却显得非常精神,涂白高度一致,防冻土堆大小相同,好似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一样。他指着一片新栽的苗子对记者说:“这是我新引进的一些苗木,市场存量很少,非常有发展潜力,目前暂不对外销售,等苗子长大一些,树形更好的时候再出售。”对于未来,杜志敏充满细心,他说,建设美丽中国美好愿景的提出以及防治大气污染攻坚战的启动,给苗木行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机遇,但机遇也是挑战。他要走精、细、优的道路,要把自己的苗圃打造成藁城乃至冀中地区的一流苗圃。 “前不久在北京召开的第二届平原造林苗木供需洽商会上,我搜集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信息。现在我要认真加以梳理,用以指导2014年的苗木生产。”谈到今后的打算,“市场的变化是永恒的,不创新就没有发展,要想有发展必须要创新。我一下步的工作重心是搞好苗圃创新,既有管理方面的,又有苗木品种方面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