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生态城市”中的绿化多样性 | | 一般人心目中憧憬的“生态城市”大抵应该是随处皆有花草树木,其核心当然是绿化率高、人均绿地率高,即“城在林中,林在城中”,构成自然和谐的绿色生态系统。
现在新开辟的广场、商业区域,往往种植草坪,配置多种盆花,从景观上看较美观。但我们不可盲目攀比国外,那里花园、绿地多,往往背后有森林作为支撑。北京把草坪面积限制在百分之三十以内是有道理的,值得我们借鉴。其次,我们还经常可以看到城市绿化带中出现了棕榈树之类的热带植被,虽颇具观赏性,但可惜水土不服,老是长不大,达不到绿化的效果。引进树种并非完全不可实行,但一定要根据城市客观环境引进,同时也要加强苗木基地建设,驯化、培植适合本地种植的品种,从而改变绿化的单一思路,增加种类,恢复生态的多样性。另外,过去城市中种植乔灌木时更多考虑高低搭配是否美观,现在则还应该考虑是否相生相克,形态应让位于生态,让一种树充当另一种树容易遇到的害虫的天敌。应多加些开花结果的树种,花开可以引来蜜蜂,结果可以引来鸟,这样就使得生态自然达到平衡。
据联合国生物圈生态与环境组织确定的绿化标准认为,最佳居住条件是绿化面积达到人均60平方米。我们离此目标还非常遥远,应一块儿努力! 河北石家庄绿化公司欢迎各位莅临!
| | 相关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