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植树节,让我们走入“植树”的行列 | | 3月12日,又将是一个营造绿色环境,呼唤人们爱护绿水青山的日子――植树节。
全民义务植树活动,是一项绿色运动,具有很强的全民性、公益性、法定性和义务性,也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事业,其目的是大幅度提高绿化覆盖率,改善城乡生态环境,做到路连林隔,林水一体,林在城中,城在绿中,创造人、资源、生态和谐发展的生存环境和创业环境,提高居民生存质量。
义务植树是每个适龄公民的法定义务。现在阳光和煦、天气趋暖,植树的季节已经到来。植树节前夕,本报记者针对开展了20多年的义务植树做了一次深入的采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被采访对象纷纷谈起对“义务植树”的见解。我们希望本次采访能够为城市绿化有关部门和关注全民植树、绿化家园的所有人提供一个相互沟通的平台,也希望在更多人的关注和加入下,更多的绿色走近我们的身边。
“义务植树从娃娃抓起。”
在山海路的植树现场,我们看到了一位学生家长的身影,在交谈中他颇有感慨地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义务植树的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据了解,这位家长已经连续3年都跟孩子一起参加学校组织的植树活动。他说,看到平时在家娇生惯养的孩子们认真地挖坑、放苗、填土、浇水,并相互鼓励、相互帮助,真的很受感动。他觉得作为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参加义务植树这样一些公益劳动,让他们通过亲身体验体会到劳动的艰辛,在以后的生活中懂得珍惜生活、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同时,这些独生子女在共同劳动中还可以学会怎样跟别人去沟通、合作,怎样去关心别人,能够学到在教室里学不到的东西,这对于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是非常重要的。“孩子们都很小,他们能为社会做的还有限,但是他们这种热爱绿色、热爱劳动的意识,是难能可贵的。”
“请为我们提供更多义务植树的地方。”
近日,一位姓李的女士打电话给本报记者,为不知道到哪儿尽“义务”而苦恼。
谈到植树的初衷,她说她的儿子前几年就提出想要有自己的一棵树,以自己的名字命名,自己栽植自己管理,与小树一起成长,在树上挂上一块小牌子,可以写上自己的名字,可以写这一年来取得的成绩,也可以写一些愿望和理想。
“我觉得儿子提出的要求挺好。这既能为城市的绿化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对孩子的成长也很有益处。事实上,很多大城市已经兴起这样的成长林。可是我不知道该到哪里去领一棵小树苗,或者是到什么市场去买一棵,也不知道哪一块土地是我们有权利挖坑的。现在植树节一般都以集体为单位进行,没有针对个人和单个家庭,我们自己想植树却找不到合适的地方。我希望有关部门能够为孩子、为家庭也提供这样一个平台。”
“山区造林不能忽视。”
记者与一位姓张的园林工作者交谈时,他颇有感慨地说,市区植树绿化很重要,山区造林也不能忽视。很多单位、社区在植树节这天组织植树活动,大多数扎堆在景区或种植条件比较好的地方,而城外的那些荒山由于路途较远、较偏,栽植、管理都不方便,因此很少有人问津。在造林的这个事情上,农村是重头戏。
以前农民喜欢在房前屋后栽几棵树,成材后砍倒卖掉。现在农村植树已开始向地头路边转移,开始重视道路绿化,重视栽植百日红、蜀桧等观赏树种。他们已经普遍意识到了道路绿化不但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对保护路基也很有好处。但是他们在山区造绿护绿的意识还很薄弱,受短时期的经济效益和眼前利益的驱使,农村滥砍乱伐成片林木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使整个地区的森林覆盖率和人均绿地都大大地降低了。这种形势我们得看到、认识到,所以义务植树千万不能忽略了农村和山区。
“纪念林见证了我们的青春。”
近年来,我市开展了青年林、新婚纪念林、先锋林、星光园等各类纪念林建设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种纪念林的形式不仅让参加的群众有了亲近大自然、亲近绿色的机会,也让他们更加深切地体会到了绿色环保、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在曲师大优美的校园里,一位叫程靖的同学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学校组织营建共青林,很多同学都主动要求参加。植树造林、绿化城市是一项公益性很强的事业,社会上受益的人群比较广泛,作为新时代青年,他们都很愿意通过这种活动走出校园,多为社会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参加义务植树又是大学生活的见证,很有纪念意义。“很多年以后,无论我们在什么岗位上,取得多么大的成就,回到母校,看到我们亲手栽种的树苗已长成参天大树,共青林绿树成荫,记忆的源泉就会充分涌流,就有种亲切感油然而生。所以,植树除了在物质上能造福社会外,在精神上的意义尤为重大。”
“防止走过场,搞形式,巩固义务植树成果。”
采访中,市园林处办公室主任武德兵谈到,义务植树是一项社会性、公益性很强的事业,也是一项跨行业、跨部门的生态系统工程。近年来,一些地方和部门采取综合措施,义务植树成效有了明显提高,但与重点造林工程相比,义务植树的成活率、保存率相对较低。究其原因,除了干旱少雨、自然条件等客观因素外,主要是主观因素造成的。植树节前后一些单位大张旗鼓地植树造绿,其中有些地方或单位在义务植树中,存在着应付差事的思想,满足于完成植树任务,不按技术要求栽植,片面地追求数量,不求质量,落实任务却不落实责任,使义务植树流于形式,而导致成活率低。另外,义务植树中还存在这样一种现象:种树有人抓,栽后无人管。由于重栽轻管或只种不管,人为损毁树木的现象时有发生,管护不到位,造成了树木保存率低。
“要真正实现全民植树,必须加强植树技术的培训和指导,加大检查验收力度,增强各部门、各单位以及公民的责任心,防止走过场、搞形式,另外还要实行管护责任制,建立绿化专业队伍和群众共同参与的管护机制,来巩固义务植树成果。只有栽植一片、养活一片,时时处处地养绿护绿,才能实现我们的初衷。”
“提倡更多更合适的方式。”
采访中,市园林处主任臧新宇说,市区绿地的建设在档次上和技术上都有一定的要求,一般需要专业人员进行规划设计、种植和管理。植树节各单位组织的义务植树活动一方面由于植树者缺乏专业技术,另一方面疏忽了事后管理,往往造成成活率、保存率不高。鉴于这种情况,市园林处希望能与全社会进行探讨、活化出更多、更合适的植树方式,既有利于城市建设,也符合单位及市民的实际情况。同时,希望各部门各单位多以捐资建绿、集资建绿及绿地认养的方式来开展义务植树活动。届时,市城市绿化委员会将赋予捐资建绿者绿地冠名权和管理权,使绿地与捐资者息息相关,真正把义务植树工作落实到实处。
我们有理由相信,只要人人动手、年年植树,并坚持不懈,栽好管好,我们将会拥有更多的绿色,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河北石家庄绿化公司欢迎各位莅临!
| | 相关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