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绿色聚焦:用绿色打造中国名片 | | 以展示新世纪头五年我国林业建设和国土绿化成果的高规格盛会――首届中国绿化博览会,9月26日至10月16日在江苏南京举行。全国及各省区市“十五”林业建设成就大型展览也在“绿博园”展览馆同时开展。
首届“中国绿化博览会”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局、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31个省(区、市)及有关中央部门(行业)参展。
博览会将围绕“总结前五年,展望后五年,开创新局面”,运用图片、实物、标本、模型及现代声光电手段,全面展示“十五”期间,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全国人民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精神,全力推进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和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建设和国土绿化所取得“盛世兴林,加快发展”的巨大成就。
中国绿化做了什么
(一)全国森林资源稳步增长 营造林一年一亿亩
“十五”期间我国年均营造林超过1亿亩。进入新世纪后,我国林业始终保持着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森林资源稳步增长,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据国家林业局统计,2001年―2004年,全国已完成造林面积5.8409亿亩,其中2002年―2004年,连续3年超过1亿亩。2005年任务为1.1亿亩,截至目前,已完成8182.5万亩,占全年计划任务的73.2%。
“十五”期间,我国林业科学研究取得丰硕成果。组织完成“中国可持续发展林业战略研究”,为林业建设提供了理论支持。在林木果树、竹藤新品种选育、集约栽培及木材高效利用、生态构建等方面取得许多重要成果。国家重大基础研究项目“树木育种的分子基础研究”、“西部典型区域森林植被对农业生态环境的调控机理”取得突破性进展。
(二)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取得重大成果
我国六大林业重点工程自1998年陆续启动实施以来,已经累计完成投资1263.63亿元,完成造林面积2532.90万公顷,工程区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初步呈现出山清水秀的喜人局面。
天然林保护工程累计完成荒山造林432.82万公顷,森林管护面积每年保持在9000万公顷左右,累计少采伐木材13082.5万立方米;退耕还林工程累计完成造林1734.20万公顷,其中退耕造林783.45万公顷;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219.14万公顷;“三北”四期工程累计完成建设任务271.50万公顷,长江流域等5项防护林二期工程累计完成造林面积128.93万公顷;累计新建自然保护区763处,新增自然保护区面积1700万公顷,新增保护区面积占国土总面积的1.67%;全国18个重点省区已经营造速丰林348.13万公顷,改造低质用材林22万公顷。工程区生态状况得到明显改善,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三)绿色渐成城市名片
京津风沙源治理 还北京碧水蓝天
据国家林业局最新统计数据表明,到2005年6月底,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累计完成治理任务1172.2万公顷。其中,林业项目建设任务375.4万公顷,草地治理175.5万公顷,小流域综合治理52.9万公顷,禁牧568.4万公顷;节水及水利配套设施建设43127处,生态移民39951人。
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一是大规模的林草植被建设,改善了首都及周边地区生态状况。二是工程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增加了农牧民收入。三是工程的实施促进了全民生态意识的提高,丰富了生态文明的内涵。>>>全文
南京绿化已成标志
南京的道路绿化久负盛名,素有“绿色隧道”之誉。近年来,又提出了建设“绿色南京”的目标,以广场游园绿地为点,以干道为线,点线结合,向面发展,城市绿化景观全面提升。
近年来,南京市每年新增绿地都在300万平方米以上,新植树200万株左右。大力发展立体绿化,在主次干道围墙边,高架桥桥墩下、高架桥两旁吊篮里,完成了100多公里长70万株立体绿化苗木的栽植,长势良好,有的已攀援上墩。为了最大发挥绿化效应,倡导沿街单位破墙透绿。>>>全文
林业发展促进生态修复
(一)“三北”和大江大河流域 生态恶化趋势开始减缓
我国“三北”地区和大江大河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自工程实施以来,工程区20%的沙化土地得到有效治理,40%的水土流失面积得到有效控制。
“三北”及长江流域等重点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是我国涵盖面最大的防护林体系建设工程,由“三北”防护林四期、长江流域防护林二期、珠江流域防护林二期、沿海防护林二期、平原绿化二期和太行山绿化二期等6个工程组成。该工程涉及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2105个县市区,规划造林面积2189.5万公顷。主要通过因地制宜、因害设防地营造各种防护林,解决“三北”地区的土地沙化问题和其他区域各不相同的生态问题。>>>全文
(二)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 让天然林休养生息
我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实施7年来,累计完成荒山造林432.82万公顷,新封山育林884.96万公顷。工程区森林资源得到切实管护,林区经济、社会发展呈现新的生机和活力。
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主要通过全面禁止长江上游、黄河上中游地区天然林的商品性采伐和大力调减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的木材产量,解决天然林资源的休养生息和恢复发展问题,实现林区生态建设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
中国绿化发展趋势 (一)国家林业局局长周生贤:盛世兴林今有时
展望“十一五”,乃至更长一段历史时期,我国林业建设肩负着崭新而艰巨的重任,这就是国家生态建设的中长期战略目标:到2010年,我国森林覆盖率达到19%以上,大江大河流域的水土流失和主要风沙区的沙漠化有所缓解,全国生态状况整体恶化的趋势得到初步遏制,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的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2050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26%以上,基本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状况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矛盾得到缓解,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完成这一伟大的战略目标,当务之急是尽快度过生态建设所面临的“相持阶段”。“相持阶段”犹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历史性的关键阶段,我们的信心决不能动摇,精神决不能松懈,步伐决不能放慢。
(二)东扩西治南用北休 我国生态建设进入新阶段
我国林业生产力布局做出战略性调整,实施“东扩、西治、南用、北休”区域发展战略,力争使我国生态建设状况尽快度过“治理与破坏相持阶段”,用10到15年时间使森林覆盖率达到23%以上,重点地区的生态问题基本解决,全国生态状况明显改善,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实现“生态建设治理大于破坏、生态状况良性循环”的目标。
东扩:在东南沿海和经济发达地区,大力扩展林业发展的空间和内涵,进一步适应该区对良好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需求。
西治:在我国生态脆弱、治理难度大、任务艰巨的地区,加快治理步伐,为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顺利实施提供生态基础支撑。
南用:在南方光热、降雨条件较好的地区,全面提高林业的质量和效益。
北休:在东北、内蒙古等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休养生息,重振东北林业雄风。
河北石家庄绿化公司欢迎各位莅临!
| | 相关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