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保定争创三位一体生态园林城 | | 在连续几年大规模扩充绿量的基础上,保定市今年春季又挖掘空间,在市区栽植各类树木4万多株。目前,该市城区绿化覆盖率已由2000年的20.95%增至35.94%,城市生态风光越来越充满个性。
“绿既是生态环境,也是发展环境。没有绿,就没有人与环境的和谐,也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和谐。”保定市委副书记、城市绿化建设领导小组组长武国堂如是说。基于这种认识,保定在市区人口高度密集,城市绿化可利用空间十分有限的情况下,明确提出了创建“林阴型、景观型、休闲型”三位一体生态园林城市的目标。
为提高城市绿量,该市园林部门组织了50名技术人员,与河北农大170名师生一起,利用3个多用时间,对市区2.5万多公顷的区域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绿化普查,建立了完整的市区绿化现状档案库,为集约利用城市空间,制定合理的绿化规划提供了有效依据。
结合总体绿化规划,保定市园林部门为3000多个单位、企业、社区院落以及道路、游园等场所,都单独设计了绿化方案。方案打破了传统地面绿化的简单模式,乔、灌、草合理搭配,体现了立体化发展方向。对于地面空间实在有限的场所,园林部门在规划时则注重了挖掘空中潜力,采用垂直挂绿和屋顶造绿的方式,使建筑与绿化实现了协调与融合。目前,保定市已相继建成了唐人美食山、佳蓬楼、恒通财富中心等一批屋顶绿化典范,有效地提高了城市空间的利用率。
除了集约利用城市空间外,保定市还积极开拓新的绿化空间。针对一些企业用地长期闲置不用的状况,该市采取为企业无偿提供苗木的方式,将这些不用的土地变成了绿化用临时苗圃,不但美化了环境,还产生了经济效益。针对一些占用城市空间、影响城市环境的废弃地,该市加大了治理改良力度,使其达到了生态建设用地要求。市热电厂粉煤场地,不但占用了大量土地资源,还给城市带来了严重污染。保定市经过树种培植试验,在上面全部种上了金丝柳,一下扩充了1100多亩的绿化空间。
在植物配置上,保定市非常注重生态和景观效果。结合不同城区不同的地域文化特性,该市在古城、新城和郊区进行了不同风格的绿化,使人们在感受城市环境变迁的同时,更多地品味出了特定的文化底蕴。
保定素有“槐城”之称,国槐的栽植历史悠久。在古城区改造中,保定市竭尽所能保存现有槐树。施工中确实无法避开的,则全部进行移植。目前,保定市古城区的裕华路、永华路、建华南路等主干道绿化基本上以槐树为支撑,许多次干道的绿化在树种上选择了楸树、柏树、泡桐等树种,使整个古城区的绿化透露着一种庄重的历史文化底蕴。
保定市新城区多为现代建筑景观。这里的植物配置空间疏朗,富于变化,充满现代气息。树种选择上,多为千头椿、银杏、杜仲、五角枫、黄连木等现代城市绿化树种,品种较古城区更为丰富。绿化规划上,在保证充足的树阴供人休憩的基础上,结合建筑特点布置草坪、花卉,突出空间的疏密变化,让人充分体会到植物的层次感和细节特征。
保定市郊区在绿化上则凸显了田园风光特色。外环路全长57公里,道路两侧各为100米绿带,植物以乔木、亚乔木、常绿针叶树为主,整体风格疏密结合、参差错落。防护大堤外侧为乔木防护林,内侧为果树等经济林,堤坡以花灌木及紫穗槐为主,总体构成了一条优美的环城风景林带,与周边原有的村庄、农田和果园相呼应,使整个郊区形成了有林、有果、有田、有村庄,人与自然相契合的自然风光。
河北石家庄绿化公司欢迎各位莅临!
| | 相关内容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