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给城市绿化插上科学的翅膀 | | 由成都市重大办招标或委托,于2001年至2003年建成的25条街道,因缺株死树、树木营养不良等合成了“效果不理想”,绿化将推倒重来,据透露,这项恢复工程初步估算要耗资200万元左右,从本月启动到绿树成荫需2―3年。 毫无疑问,出现如此大面积的系统性问题,首先是令人痛心的,有关规划、组织、监管等职能部门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打了水漂的纳税人的钱,虚掷光阴的市民的福利之损,在这一“挖沟、填沟、再挖沟……”式的折腾上,深刻下一个浓墨的问号。 从已公开的原因看,问号背后的答案虽有多个,但最突出的莫过于对常识的无视、对规律的违背、对科学的淡漠。规划缺乏前瞻而轻易放弃大树,为了与工期合拍便反季节栽种,部分业主无工具无知识而管护不力,归根到底都是对自然法则置若罔闻的表现。 早在半月前,《华西都市报》便曾报道过“一街一树”的别出心裁之死―――去年,有关部门作出什么街就栽什么树的拉郎配绿化决策,结果枣子巷100棵枣树死了80棵,而不得不以小叶榕填缺,不断打更换树种报告成了某绿化公司的一项要务。一目了然,明显反科学的撑岸靠船、削足适履,能成功才奇怪。 城市绿化,要实现美观、遮阴、净化空气等造福于人的应有目标,来不得半点想当然的率性而为,必须敬畏、尊重、顺应常识、规律、科学,因为任何脱离了可行性基础的悬空之善都注定会落地成“恶”,再良好的愿望也只能付诸东流,再美妙的蓝图也必成镜花水月。 所以,成都市“效果不理想”的绿化之失给出的最大教训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绝不可凌驾于自然法则之上,凡事倘不插上科学的翅膀就动起来便绝对没有好果子吃。希望,这教训会助益将来。 河北石家庄绿化公司欢迎各位莅临!
| | 相关内容 | |  | | |